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審計全覆蓋的要求,對國家審計的外延和內涵做出了新的定位。審計全覆蓋是有深度、有重點、有步驟、有成效的全覆蓋,近年來,審計署每年組織開展的中央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項目數量增長較快,如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準確抓住被審計中央企業的主要特點,快速鎖定其存在的重點問題,有效進行查核突破,決定了最終能否描繪好被審計企業的“畫像”,出具一份具備企業特質的審計報告。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六個方面探討如何準確把握中央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內容。
01
把握中央政策和廉政要求,關注企業貫徹執行情況
中央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骨干力量。因此,中央企業貫徹執行好中央政策,落實好改革要求,履行好社會責任是其與生俱來的必然要求和天然屬性。把握住中央企業這一根本屬性,就要求充分體現中央企業審計的關注重點,了解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改革要求、發展定位以及企業落實董事會建設、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兼并重組、“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等具體改革事項的進展情況,在“三去一降一補”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進展、取得的成效和面臨的困難均是審計需重點關注的方面。此外,中央企業領導人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問題應承擔直接責任。為更好地推動中央企業貫徹落實中央對黨風廉政建設的部署和要求,審計應結合財務資金重點關注此類問題。
02
厘清企業所處行業體制,關注權力運行軌跡
企業是社會經濟運行中的微觀個體,而我國的中央企業往往對所處行業的發展狀態具有決定性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央企業又往往具有行業屬性,尤其是擁有基礎性能源的資源型中央企業,一定程度上具有行業決定權。這些中央企業權力在運行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行政審批特色,以及企業內部重大資金使用、重大物資采購、重大資源分配、重大資產處置,以及重大對外投資等資源使用與分配權力。一些中央企業的業務審核審批直接對應國家主管部門,而國家主管部門集中了大量公共資源的審批權限,如果有關監管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將可能發生權力尋租進而引發行業性腐敗問題。因此,審計中應重點分析被審計中央企業所處的行業體制和行業特點,清晰把握行業的權力運行軌跡,從而找準企業的權力清單;結合行業和企業有關制度和規定,分析可能存在的權力尋租空間。
03
了解企業發展思路,關注企業管理形態
近年來,中央企業審計多以經濟責任審計方式進行,所以必須以被審計企業的重大戰略和發展路徑去關注企業特點。這個過程需要審計人員熟悉被審計企業的發展歷程、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階段性重大事件,厘清被審計領導人對企業的管理思路和特點,對中央重大戰略部署的理解和貫徹執行情況。在此基礎上,梳理出企業的管理形態,主要關注三個方面。
一是企業的組織架構和被審計領導人的權責分工。在縱向維度上要關注企業的管理層級數量、管理層和實體層,如有的集團企業實行三級管理,其中一級總部、二級控股單位、三級實體公司,審計組在重點單位選擇方面應有所側重。在橫向維度上重點關注總部職能劃分和被審計領導人內部的人員分工以及兼職情況,以此分析被審計領導人的具體行為特征。
二是管理過程中企業重大決策權限的設置和實際運行情況。重點關注“三重一大”決策權限在總部和下屬公司間的配置情況,如重大物資采購,總部集中采購與二級或三級單位分散采購的邊界劃分,重大項目投資,總部如何對下授權等。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重點關注具體事項的操作是否嚴格受制度規定的約束。
三是企業總部的管控能力和下屬企業融合情況。企業集團多是業務多元化的企業,多板塊相對獨立是常有的狀態。在深化企業改革兼并重組過程中,也常出現中央企業間實施重組,地方企業劃歸中央企業等情形。上述情況必然促使現有的企業集團面臨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設融合發展的問題。從審計經驗來看,總部管控能力弱、下屬企業整合不規范的企業集團往往可能出現違法違規問題。
04
掌握核心業務的一般規律,關注薄弱環節和異常現象
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內在規律性,審計人員要發現問題所在和重大風險隱患,方法之一就是掌握核心業務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業務流程特點,在此基礎上關注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和出現異?,F象的重點環節。審計在分析事項時,可以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簡單一些、抽象一點。當發現事物發展有悖常理時,就應給予足夠關注。比如,中央企業在與第三方機構開展業務合作過程中,如果對方在不具備技術實力、資金實力、資源實力等情況下,仍然入股取得利潤分紅,審計就應予以重點關注。事實上,審計中此類事項不勝枚舉,諸如侵占國有資源、導致國有資產損失以及貪污受賄等違法犯罪事件常常隱藏其中。
05
開展財務業務數據分析,關注財務重大變化和大額資金調動
把握企業的總體情況需要建立在對一定時期內財務業務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需要透過數據讀取事物本質,通過數據分析回歸到企業特點。最核心的前期數據分析需要完成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過對集團總體情況的報表數據分析,掌握企業發展的趨勢特點。比如,某集團經過十年的發展,收入增長十多倍。針對此種情況,審計可提出以下疑問:企業間兼并重組頻繁,融合和管控問題是否解決?收入的增長點是什么?新興業務的內部控制是否跟得上?收入是否真實?有無通過虛假貿易業務來虛構收入的情況?這些問題可通過審計實施來逐一解答。
二是通過對單個中央企業的財務業務數據分析,發現財務疑點和大額資金調度的線索。如大額資金調度出境,可能作為境外投資或支付大額代理咨詢費,無論哪種情況都需要審計掌握線索后充分跟進。這類分析要盡可能下沉到單個企業層面或核心業務,貫穿審計調查期間和審計實施階段,分析結論最好能體現出具體的問題線索。
06
了解企業與社會的邊界,關注民生安全問題
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一定程度上承擔著保障社會經濟平穩運行的重任,這也是其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中央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應踐行“民本審計”觀念,重點關注三個方面。
一是站在行業高度看待對國家的安全保障。對于此類問題,審計應在項目實施中廣泛調研,充分聽取有關部門意見并加以綜合分析。二是生產經營中的安全性問題。對于此類問題,除了涉及被審計企業,可能還需進一步協調相關單位和主管部門解決,從審計監督的角度發現和揭示問題,有助于積極推動問題解決和整改。三是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反觀被審計企業,從而發現問題,尤其是侵占人民群眾利益的事件,高度關注影響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隱患,并及時予以揭露。(毛藝平 王坤)
責任編輯:陳韻潔
來源:《中國審計》雜志
版權說明:如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謝謝!
下一篇:銀行承兌匯票的幾種審計方法
本站關鍵詞:湘能卓信會計師事務所,長沙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報表年審業務承包,企業財務報表審計,管理審計項目審計,管理咨詢會計服務,資本驗證
友情鏈接:湘能卓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湖南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湖南省財政廳百度統計
版權所有:湘能卓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地址:長沙市天心區新韶東路429號康園大廈12樓
技術支持:競網智贏 湘ICP備2022023643號-1